河北仁爱医养老服务集团

预防老年失能,应从中年开始

2023-06-24
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、大小便失禁、24小时需要照料、脾气暴躁……护理失能老人,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,都意味着巨大的身心压力。统计表明,我国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家庭正受老人失能失智的影响,而这将成为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。专家表示,预防老年失能,应从中年开始。

 

  1见闻:失能老人成为家庭痛点

  “逢年过节回家,全家都围绕照顾我爸的问题开家庭会议,每次都是无果而终。这次重阳节回去,终于大家意见一致,同意送我爸去养老院。可是这个决定一出来,大家心情都很沉重。”37岁的陈女士说,她77岁的父亲6年前中风后一直卧床,生活起居都需要照顾,两个哥哥在外地成家立业,她离父母最近,但从她家到父母家开车也要将近两个小时,请过保姆,前后换了三个,都因为父亲脾气大被吓走气走。母亲现在经常说腰腿疼痛,睡不好觉,每次回去她很心疼,但又无计可施。家里的亲戚建议他们送父亲到养老院,但家人意见不一致。“说实在话,谁也不愿意送自己的父母去养老院,可是,我们这个情况,不送养护院又能怎么办?养老院里有医生和护工,老人出现个什么状况他们能比我妈处理得更好,最关键的是,我妈不用那么操劳,可以多活几年。”

 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,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数量在快速增长,失能老人成了很多家庭的痛点,像陈女士家这样的情况已不是个别现象。有人说,老龄化社会产生的种种问题,最痛苦的是老年人,最喘不过气来的是青年人。目前大多数家庭已经成为倒金字塔结构,“老人—青年—孩子”的“4-2-1”的结构,这将使未来两代人背负的压力递增,中国传统社会对孝道的认知,与老龄化社会的现实构成矛盾,将给他们造成极大的负担。

 

  2现状:我国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约4000

  失能老年人是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。引起老年人失能的危险因素包括衰弱、肌少症、营养不良、视力下降、听力下降、失智等老年综合征和急慢性疾病。不适合老年人的环境和照护等也会引起和加重老年人失能。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分析,吃饭、穿衣、上下床、上厕所、室内走动、洗澡6项指标,一到两项“做不了”的,定义为“轻度失能”,三到四项“做不了”的定义为“中度失能”,五到六项“做不了”的定义为“重度失能”。造成“失能”原因可能是年老、疾病或者伤残等。

  数据显示,截至2018年底,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.49亿,65岁及以上人口约1.67亿。很多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,超过1.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,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%,失能、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。老人出现完全不能自理状况的平均年龄为79岁,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到去世,平均时间是44个月。与此同时,数据还显示,我国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,但是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.7岁。也就是说,我国居民平均有近8年多的晚年生活需要带病生存。

 

  3特点:慢性病是引起失能的主要原因

  统计显示,失能主要是由慢性病引起的。慢性病是世界各地老年人死亡和导致失能的主要原因,而心脏病、脑血管病、恶性肿瘤居前三位,此外,还有一些呼吸病、代谢病等。

  要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,专家认为关键要做好防控,早发现早治疗。很多慢性病通常都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血糖高、血压高,然后形成慢性病,再发展为老年综合征,如跌倒、痴呆、尿失禁,以及睡眠障碍、慢性疼痛等等,这些老年综合征就是初步的失能。失能老人群体中,脑血管疾病引发的患者比较多,这是因为脑血管病发生后,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,例如瘫痪、智力下降、失语等。

  由于文化程度、对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同,城乡老人失能后的表现略有差异。城市老年居民明显比较重视身体健康,比较愿意听从医生的指示,或者自己获取一些保健的知识,注意饮食调节、适量运动,当感觉自己出现健康风险时,会寻求帮助。而农村老人不一样,哪怕身体出现不适症状甚至已是中风,也不当一回事,不愿意主动就诊,诊断后治疗时也不遵从医嘱,我行我素,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。

 

  4建议:失能老人要避免绝对静养

  为增强全社会的失能预防意识,推动失能预防关口前移,提高失能预防知识水平,降低老年人失能发生率,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,前不久,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写了《老年失能预防核心信息》(以下简称“信息”),发布了16条老年失能预防核心信息。

  这16条建议包括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、改善营养状况、改善骨骼肌肉功能、进行预防接种、预防跌倒、关注心理健康、维护社会功能、管理老年常见疾病及老年综合征、科学合理用药、避免绝对静养、重视功能康复、早期识别失能高危人群、尊重老年人的养老意愿、重视生活环境安全、提高照护能力,以及营造老年友好氛围。

  “信息”指出,老年人要正确认识衰老,树立积极的老龄观,通过科学、权威的渠道获取健康知识和技能,慎重选用保健品和家用医疗器械。失能老人要避免绝对静养,生活中在注意合理膳食、均衡营养的同时,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,坚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,增强防跌意识,学习防跌常识,参加跌倒风险评估,积极干预风险因素。同时要保持良好心态,学会自我调适情绪,多参加社交活动,丰富老年生活,定期体检,管理血压、血糖和血脂等。治病过程中遵医嘱用药。同时,家庭和社会要关注老年人健康,尊老爱老敬老,为老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。

 

  5提醒:预防老年失能,应从中年开始

  专家建议,患有基础疾病的老人,要按时吃药,及时检查;不要太沉迷于保健品,多增加食物中的营养,适当地进行锻炼,增加肌肉和肌肉的力量。在平时的生活中,控制血压,预防心情起伏太大,不要跌倒受伤。

  专家指出,预防老年失能的关键在于早发现、早干预。预防老年失能不仅是老年人的事,中年人更应该注意。特别是引起老年失能最常见的病因脑卒中,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如“三高人群”、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,那些家庭、职场压力双重且身体机能下降的中年人,更应该注意“失能预防”。

  另外,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,目前不少中年人患有慢性病,身体提前“失能”。专家提醒,这个群体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,少熬夜,不酗酒,戒掉消夜和高油高盐的食物,及早对心脑血管进行保护。同时要保护好关节和颈椎,注意用电脑、用手机的姿势,结合运动来调解身体,以免这些重要身体部位“早衰”,为老年生活埋下巨大的健康隐患。中年人要有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,这样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及其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风险。只有尽量把预防放到早期,才可能享有一个高质量的晚年。

上一篇:关爱老人从脑健康开始,呼吁全社会积极开展老年脑健康痴呆风险筛查

下一篇:很多中老年人每天只吃两餐,这样的生活方式健康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