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饮品好喝,香甜顺口,不知不觉喝进肚里,却也把血管“堵”了。曾经见过一个年轻人,每天手不离“网红咖啡”,三年下来体检一查,血脂异常、肝功能疲软。你是不是也有类似习惯?别小看这些饮料,它们喝多了真的是饮鸩止渴。喝饮料能喝伤血管?是的,有科学道理,你可以对照看看自己中了几个。
喝什么不如怎么喝重要,喝得舒服才是健康。喝到嘴的,不止暖胃润喉,更影响血液流通、代谢均衡。不妨从今天开始,从喝这个小动作里,做点改变。
一、 【甜味饮料先甜血管后堵血管】
你是不是也喝惯了冰糖雪梨、蜜桃乌龙这类“养生喝品”?看着成分清清爽爽,喝着也不腻口。但是呢,这里面的“隐形糖”多得吓人。它们不直接标“白砂糖”,却换名字叫“果糖浆”“葡萄糖液”。
这些糖进身体后,代谢速度极快,直接刺激胰岛素释放,影响血脂平衡。长此以往,身体代谢系统要么过劳,要么失衡,血液里的脂质堆满血管壁,时间一长,血管变厚不说,弹性也差。
唉,说到底就是“甜进嘴,苦在身”。所以喝这类饮料之前,先心里过一遍:值得吗?
小提示:喝饮品前看看热量和配料,三种以上“糖替代物”的,不沾最好。
二、 【高脂奶饮悄悄把油喝进体内】
别一听“奶”字就觉得营养。无论是奶茶、芝士奶盖还是浓缩乳品饮料,那浓浓的厚重感,可不仅是奶的香。
其中大量添加的乳脂、植脂末,其实就是隐藏的“人工油脂”,和我们说的反式脂肪酸挂钩。这种脂肪结构不易代谢,被身体吸收后会黏稠血液、增加坏胆固醇含量。
如果你爱喝那种“绵密厚香”的饮料,大概率就是被这些“隐形脂肪”骗得团团转。现在想一想,你是不是也有一边喝奶茶一边说“真香”的时候?
小窍门:拿杯豆浆代替糖油厚奶,一样香,但身体轻松不内耗。
三、 【碳酸饮料让骨头和血管一起叫苦】
碳酸饮料喝起来爽,那是因为其中二氧化碳刺激味觉,配上甜味剂,令人上头。问题是,这种饮品多含磷酸盐,会影响钙元素吸收。
血管和骨一样,都需要钙支撑结构。如果钙流失多,血管壁会变得脆弱,易形成斑块。再加上里面的糖、高果糖浆等成分,很容易干扰肝脂代谢。
嘿,你有没有喝碳酸饮料后容易胃胀、有时候还心悸呢?那些不是“提神”,而是身体在负重。
建议换法:嘴馋的时候,喝气泡水加柠檬,一样有刺激感,却不“下套”。
四、 【果蔬饮料名不副实,真果汁少得可怜】
你看标签上写“100%果汁”,是不是会下意识以为它很健康?其实很多所谓果蔬饮品,并不真靠压榨果蔬做成,更多是从浓缩液还原,加一大堆保鲜剂和增甜香精。
所以,它的维生素含量可能没两块水果高,糖分却逼近甜品。如果总拿这些当补充营养的工具,是走了歪路,最后得不偿失。
你有没有这样想过,喝果汁比吃水果方便,其实方便得也把血糖推高一截。唉,要想肠胃舒适,血管通畅,不妨直接嚼水果,粗纤维还能拉走油脂。
提醒:真正的果蔬饮只留短保时间,包装标签内容简单干净。
五、 【“功能饮料”噱头足,刺激性强】
很多青年白领熬夜、加班、运动前,喜欢来一瓶能量饮料。喝完确实不累,精神提升,就像拉高功率的一口电。但问题也大——这类饮料成分主要是咖啡因、牛磺酸、糖、维生素、以及人工添加物。
这种“虚提”方式让心跳加快、血压波动不稳定。长期这样喝,血管循环就像被拎住随时拉扯,血脂水平尤其容易升高,影响自我调节能力。
再换个说法,就是“在不累时硬逼自己跑”,久而久之身体吃不消。有些习惯一旦形成,想戒都戒不掉,不如趁还没出问题早点换方向。
换法子:累了,喝白开水、深色绿茶、枸杞泡水,身体懂得省自己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