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仁爱医养老服务集团

院士提醒:每一次熬夜,心脏都记得!早睡习惯坚持了几十年

2025-07-03
凌晨2点的屏幕微光、刷不完的短视频、停不下的游戏……你以为熬夜是“偷”来的时间,却不知心脏正悄悄背负沉重的“健康债”!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心血管专家葛均波教授提醒:每一次熬夜,都会在心脏上留下“记忆”!而他本人坚持几十年的一个生活习惯,正是对抗心血管疾病的“护心经验”。
 

学会这样睡觉,养出好心脏!

 

1. 入睡时间:晚上10~11点

2021年,《欧洲心脏杂志-数字健康》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,入睡时间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存在显著关联,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入睡,是心脏最“安心”的选择

研究发现,入睡时间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之间呈现出一种“U”型的关联模式。具体来说,就是在晚上10~11点之间入睡的人,其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最低的;而无论是过早入睡还是过晚入睡,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病的风险;特别是那些凌晨(即12点)及以后入睡的人,他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是显著升高。

2. 睡眠时长:7~9小时

睡眠不足、睡眠质量差,是高血压、房颤、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因素。因此,要早点睡觉,保证7~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,睡前30分钟不再看手机等,是促进高质量睡眠和维持心脏健康的重要方法。

3. 午睡小憩:不要超过30分钟

2023年,西班牙学者在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,与白天小睡时间<30分钟/天的参与者相比,睡眠时间≥30分钟/天的参与者发生房颤的相对风险显著增加90%。午睡时间较短的参与者罹患房颤的风险较低。与午睡时间大于30分钟/天的参与者相比,午睡时间在15~30分钟/天的参与者罹患房颤的风险最低。

由此可见,午睡只宜小憩,不宜过久!一般建议,午睡时长不要超过30分钟

4. 周末补觉:2小时就够了

2024年,在《睡眠健康》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:对于工作日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来说,周末补觉多睡2小时,心绞痛、冠心病等心脏疾病患病率明显降低

这些研究发现:当工作日睡眠不足6小时,在周末补觉2小时的人,和周末没有补觉的人相比,患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63%。同时,研究对不同疾病分析发现,周末补觉主要降低心绞痛、冠心病和中风风险。

不过,如果补觉睡得太久反而增加心血管风险。建议周末补觉2小时最佳,即周六、周日2天比工作日各多睡1小时就可以了。

<section data-pm-slice="0 0 []" data-role="outer" label="edit by 135editor" style="-webkit-tap-highlight-color: transparent; margin: 0px; padding: 0px; outline: 0px; max-width: 100%; color: rgba(0, 0, 0, 0.9); font-family: " pingfang="" sc",="" system-ui,="" -apple-system,="" blinkmacsystemfont,="" "helvetica="" neue",="" "hiragino="" sans="" gb",="" "microsoft="" yahei="" ui",="" yahei",="" arial,="" sans-serif;="" font-size:="" 17px;="" letter-spacing:="" 0.544px;="" text-align:="" justify;="" visibility:="" visible;="" box-sizing:="" border-box="" !important;="" overflow-wrap:="" break-word="" !important;"="">
 

养护心脏还要注意这8点!

1. 饭吃八分饱

吃太饱,胃肠道需要更多的血液助力消化,增加心脏负荷,容易导致心肌缺血。吃太油,易致血脂升高,促使血管内斑块形成,堵塞血管,极易诱发心肌梗死。

2. 运动需坚持

有规律的身体活动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,可减少内脏脂肪,改善糖代谢、胰岛素敏感性、血压和血脂。

建议每周进行5次左右的有氧运动(如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),每次30~60分钟,有助于增强心脏适应性,改善心脏功能。

3. 久坐要不得

久坐行为是指人在清醒状态下的低能量消耗行为,包括静坐、倚靠或平躺等。久坐不动血液流动缓慢,易形成血栓,增加心血管病死亡风险,建议每30分钟起来活动一下。

4. 远离烟和酒

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,酒精对心脏健康无益,还可增加患心脏病、房颤的风险;能不喝酒就不喝酒。

吸烟、二手烟都会损害心脏健康,增加冠心病、中风等疾病风险;因此,不要沾染任何形式的烟草,包括电子烟。

5. 管理好情绪

情绪与健康息息相关,有研究发现,经常发脾气的人,房颤和心梗的风险高,心血管死亡风险也较高。特定的性格和负性生活事件等与心血管疾病明确相关。

6. 多一些社交

培养良好的社交关系,多与家人朋友沟通联络。通过助人行为,减轻内心紧张等负面情绪。

7. 早识别信号

识别心脏发出的异常信号,如胸痛,特别是运动之后或者是寒冷环境中出现的心前区压榨样疼痛;心律不齐,心神不安,感觉到心脏突然砰砰乱跳,或者有漏跳一下的感觉;胸闷、气短、夜间不能躺平。出现以上情况,不可大意,要及时就医。

8. 体检定期做

定期体检,监测血压、血脂、血糖等情况,做到有备无患。

上一篇:全科室19位医生都不做这一件事!不是熬夜,但比熬夜更致命

下一篇:腿痒2个月,竟查出肝癌!医生提醒:身体这2处发痒要当心!